12月18日出版的《自然》雜志評選出2014年度十大科學人物。這十大人物是本年度一些重要科學進展及事件的中心人物。其中與生物學有關的主要有癌癥免疫療法研究人員Suzanne Topalian、干細胞療法研究者Masayo Takahashi、對抗埃博拉的醫(yī)生Sheik Humarr Khan、結構生物學Sjors Scheres。
Suzanne Topalian:信念堅定的抗癌斗士(癌癥免疫療法)
Topalian是一位堅信癌癥免疫療法并為之奮斗的臨床醫(yī)生,她參與開發(fā)的一種癌癥藥物,今年被批準用于治療晚期黑色素瘤。
這種藥物屬于PD-1抑制劑,可以激活免疫系統(tǒng)的T細胞對腫瘤發(fā)動攻擊。今年七月,日本政府基于Topalian領導的臨床試驗,率先批準了首個PD-1抑制劑,nivolumab。兩個月之后,美國FDA批準了另一種PD-1抑制劑,pembrolizumab。一些分析家預計,這類藥物將成為癌癥治療的主力軍。
當Topalian還是醫(yī)科學生的時候就相信,利用機體自身防御可以對抗癌癥。就算在癌癥免疫療法備受質(zhì)疑的時候(早期臨床試驗結果不理想),Topalian也依舊很堅定。
2006年Topalian幫助啟動了nivolumab的臨床試驗,并于2012年發(fā)表了里程碑式的論文。文章顯示,nivolumab在一些晚期黑色素瘤和肺癌患者中引起了強烈應答。有關部門正在考慮批準這類藥物用于肺癌治療。隨著PD-1抑制劑和其他癌癥免疫療法的成功,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們投身到了這一領域中。
Sheik Humarr Khan:對抗埃博拉的醫(yī)生
“我害怕死亡,我必須說,因為我珍惜我的生命。就算你穿上最嚴密的保護服,你仍然冒著風險,”他曾接受路透社采訪時這么說。他是在西非塞拉利昂對抗埃博拉的領隊醫(yī)生,叫謝赫-烏馬爾-汗( Sheik Humarr Khan)。他治療了超過100個感染者。他還是塞拉利昂唯一一位病毒性出血熱專家,是該國抗疫行動的領頭人物。
他參與了首個埃博拉測序研究,他拒絕出國堅持留在塞拉利昂治療自己的同胞,7月29日他死于埃博拉感染。Khan生前所在團隊正在西非各地區(qū)安裝測序儀,以便繼續(xù)跟蹤埃博拉的發(fā)展。
Masayo Takahashi:給干細胞領域帶來光明的眼科專家
高橋政代是日本理化研究所(RIKEN)發(fā)育生物學中心(CDB)的一名眼科醫(yī)生。世界上首例iPS細胞治療所用的視網(wǎng)膜組織就是她通過iPS重編程獲得的。
今年9月12日,日本兵庫縣一名70多歲、患有“滲出型老年性黃斑變性”的女性,接受了全球首例將誘導多能干細胞制成的視網(wǎng)膜細胞移植入體內(nèi)的手術,高橋政代在現(xiàn)場全程見證了手術過程。該患者于6天后從實施手術的尖端醫(yī)療中心醫(yī)院出院。醫(yī)院表示患者沒有并發(fā)癥等問題,情況良好,今后該患者將繼續(xù)到醫(yī)院接受診療,團隊將用約一年時間評估移植細胞的安全性與效果,之后也將繼續(xù)確認是否癌變等iPS細胞治療中最受擔心的問題。
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2007年開發(fā)了人類iPS細胞,而高橋實現(xiàn)臨床應用距此只有7年,時間之短實屬罕見。11月4日,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副教授保羅?納弗拉于宣布,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學術帶頭人高橋政代被選為干細胞研究領域的“年度人物”。
Sjors Scheres:結構生物學家
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(zhì)的復雜分子機器,今年Scheres獲得了迄今為止最清晰的核糖體圖像。然而,作為一個結構生物學家他最感興趣的并不是核糖體,“我的主要貢獻是數(shù)學方面的,” Scheres說。
Scheres的數(shù)學為結構生物學帶來了一場革命。這一領域曾經(jīng)是X射線晶體學技術的天下,現(xiàn)在冷凍電鏡(cryo-EM)卻占據(jù)了優(yōu)勢,這多虧了Sjors開發(fā)的軟件。這個軟件能夠將cryo-EM圖像轉變?yōu)榫毜姆肿咏Y構,讓生物學們更簡單更清晰的看到分子機器。
2010年Scheres加入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之后,顯微鏡技術經(jīng)歷了一次較大的發(fā)展。Scheres意識到需要更好的計算機程序來解讀大量的數(shù)據(jù),于是他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寫了一個出來,這就是RELION。
“他一個人呆了幾年,然后就拿出了這個美妙的軟件,”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Venki Ramakrishnan說。Ramakrishnan曾通過X射線晶體學技術揭示了細菌核糖體的結構,而Cryo-EM能夠更快更好地完成這項工作。
今年,Ramakrishnan與Scheres合作為人們展示了酵母和人類核糖體的精密結構。現(xiàn)在Ramakrishnan實驗室基本上已經(jīng)改用冷凍電鏡了。
Scheres還在破解更多更復雜的結構。舉例來說,他和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合作確定了γ-分泌酶的結構,這是一種與阿爾茨海默癥有關的蛋白。
Maryam Mirzakhani:伊朗女數(shù)學家,獲2014菲爾茲獎
數(shù)學界諾貝爾獎“菲爾茲獎”于8月13日公布,現(xiàn)年38歲、從小熱衷于文學而對數(shù)學不感興趣的瑪利亞姆?莫茲坎尼(Maryam Mirzakhani)獲此殊榮,并成為歷史上首位獲得該獎項的女性。這是自居里夫人獲得諾獎之后,科學界的又一次里程碑式的大事件。
曾獲得菲爾茲獎的數(shù)學家,劍橋大學的蒂莫西?高爾斯爵士(Sir Tim Gowers)評價說,“盡管女性一直在為數(shù)學領域做著最高水平的貢獻,公眾卻很少看到這一事實。菲爾茲獎有了第一位女獲獎者,以后肯定也會越來越多,我希望她們的存在能夠破解關于女性和數(shù)學的許多謬見,并鼓勵更多年輕女性將數(shù)學研究作為可能的事業(yè)選擇?!?
Pete Frates:ALS患者,“冰桶挑戰(zhàn)”倡導者
這個夏天,一場愛心接力活動“冰桶挑戰(zhàn)”席卷全球,無論是政商界人士還是名人明星,紛紛加入到這場關注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(ALS)的公益活動中。
“冰桶挑戰(zhàn)”的發(fā)起人是波士頓學院棒球隊前隊長皮特?弗雷茨(Pete Frates)等人,2012年,他被檢查出患有ALS。今年7月,他向一些朋友發(fā)出了“冰桶挑戰(zhàn)”,視頻上傳到網(wǎng)上后,奇跡般促使了比爾?蓋茨、蘋果CEO庫克、美國前總統(tǒng)小布什等科技界、政治界知名人士的率先響應。
9月底,這場公益活動逐漸落下帷幕,但是這場龍卷風式的“冰桶挑戰(zhàn)”不僅為ALS協(xié)會募集了4,180萬美元(約合2.57億元人民幣)的,更讓一直被人們“冷落”的罕見病走進了人們的視線。
Andrea Accomazzo: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飛行負責人
“羅塞塔”計劃于1993年展開,耗資13億歐元。若取得成功,這將是人類探測器首次登陸彗星。
今年11月12日,歐洲太空總署稱, “羅塞塔號”(Rosetta)對一顆彗星發(fā)射了菲萊(Philae)登陸器,這是羅塞塔號首次向彗星發(fā)射登陸器,將令人類得以史無前例地窺探太陽系起源之謎。
此次飛行負責人埃克馬索(Andrea Accomazzo)說,“菲萊”號探測器于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2日8點35分被從運載飛船上彈出?!胺迫R”號探測器會嘗試降落在“67P/丘留莫夫-格拉西緬科”彗星表面,攜帶10項儀器,將在該彗星上展開實驗。
Radhika Nagpal:機器人研究者
通過自然界自我組織現(xiàn)象的啟發(fā),哈佛大學研究人員Radhika Nagpal等人研制出一個由1024個機器人組成的集群。這個千人機器群組可形成復雜的二維圖像,包括星星、扳手和字母“K”。
這一現(xiàn)象特殊的地方在于:在此千人機器群組出現(xiàn)之前,大多機器集群的組成個數(shù)不超過100個。
這是今年Nagpal的實驗室第二篇機器人集群的論文。此前,他們的研究關注通過蟻群特性研發(fā)的機器人在沒有任何領導者的情況下形成不同的三維結構。
經(jīng)過多年的研究,至少在實驗室,研究人員終于找到構建大型的機器人集群的臨界點,其中包括硬件和算法。借助實驗中運用到的工程物理系統(tǒng),這些機器人集群將有助于我們理解自然的自我組織系統(tǒng)。此外,這些原理使我們向創(chuàng)造人工集群邁出第一步,為我們在未來利用這一原理應用于包括救災,環(huán)境監(jiān)測,甚至藝術創(chuàng)造等領域作準備。
David Spergel:“宇宙暴脹”研究人員
天文學家是在利用某類超新星研究遙遠宇宙時發(fā)現(xiàn)宇宙正在膨脹的。Ia型超新星是徹底毀滅的白矮星。由于此類超新星爆發(fā)時釋放出的能量相同,天文學家可以借此推算出它的光度。這就好像你預先知道燈泡的功率一樣。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David Spergel解釋說:“如果你知道一個燈泡有多亮,通過觀測到的流量值,你就能計算出它離你有多遠。”遠處的Ia型超新星看起來比近處的同類超新星黯淡,所以前者離我們更加遙遠。
科學家把導致宇宙平穩(wěn)膨脹的罪魁禍首——一種外向壓力——稱為暗能量。在宇宙膨脹的同時,引力(可被視為一種內(nèi)向壓力)可以讓膨脹減速。但是物質(zhì)因為宇宙膨脹而逐漸四散分離,引力的減速作用也漸漸勢微。而暗能量的外向“壓力”似乎不受膨脹影響,仍然保持恒定。因此,暗能量的重要性逐漸超過物質(zhì),致使宇宙加速膨脹。今天,暗能量占了宇宙全部物質(zhì)的68%,而且所有跡象表明它的作用將會繼續(xù)增大。
宇宙學家構造了一個狀態(tài)方程來描述暗能量壓強與其能量密度的關系。方程特征參數(shù)w的取值可能有3種。“如果w等于-1,宇宙將一直膨脹下去,”Spergel說?!叭绻鹷大于-1,隨著宇宙膨脹,暗能量將隨時間減少,其作用也會減弱?!奔铀倥蛎泴p慢并最終停止下來。宇宙的膨脹也會逐漸減慢,直到物質(zhì)重新奪過控制權。
不過,w的取值還有第3種特別不招人喜歡的選項。如果w小于-1,即暗能量的壓強隨時間增加,那么宇宙將會膨脹得越來越快,直到時空本身也在“大撕裂”中被扯成碎片。舉個例子,如果w值接近-1.5,宇宙將在從今天算起220億年后滅亡。在那個最終時刻到來之前10億年,星系團將消亡。在那之前6千萬年,銀河系將被撕扯得四分五裂。太陽系將會幸存到最后3個月,行星則能夠堅持到大約最后半小時。
“目前,我們知道w的值接近-1,“Spergel補充說道,“但我們對這個值還非常不確定,以至我們?nèi)匀徊恢烙钪娴淖罱K命運到底是上面三種中的哪一種。”
Koppillil Radhakrishnan: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負責人
2013年11月,印度首枚火星探測器“曼加里安”號在印度東海岸的航天發(fā)射場發(fā)射升空。印度空間研究組織(ISRO)的主席Koppillil Radhakrishnan在發(fā)射成功后表示,“旅程才剛剛開始,更有挑戰(zhàn)性的任務還在后面?!?
今年9月24日,ISRO將火星探測器“曼加里安”號成功地送入火星軌道,成為亞洲第一個成功執(zhí)行火星任務的國家。
Koppillil Radhakrishnan出席《星際遠航:印度火星任務和之后》的新書發(fā)表會時表示,火星任務的成功是下一個科學任務的開端,ISRO正在進行一項重要的科學任務,何時進行要視此次火星任務而定,可能會在2018或2020年。
更多新聞請點擊:http://m.al57.com/news/
